2017年1月27日 星期五

讀道德經之一部份

題目:胡思亂想,思想起......,我聞,我思,我修
#道德經中截取一段: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(嘿!還是頂真修辭呢!)
字面的解釋是:
人向地學,
地向天學,
天向道學,
道向自然學。

人向地學,學什麼?
我的解釋是:地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物,就是看得見或體會得到的東西,也就是

人是向存在的東西學習,而所謂存在,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能夠感受得到的,如果感受不到,就是不存在,就無法向它(祂)學習。而這些東西中,土地本身,是人學習的最源頭。
土地承載水、空氣、動物、植物,土地被風吹,雨打,雷擊,
土地本身會崩裂而降低,噴發熔岩、地殼推擠而升高,

人向地學:
承載萬物,施予萬物一切需求,不保留。
學習忍耐衝擊,接納一切萬物作為於地。

地法天,天能承載所有的地(星球)
地在天中規律運行(偶有恆星爆炸)
天之中仍有生、滅發生,時間更久。
地本身四季運行,生物循環,有規律,但不穩定。
所以,地向天學習穩定的規律。

天法道:道承載天、地、人?
道是什麼?道是人的眼耳鼻什身意無法接收的。
在人類的感知中,地容易接近與瞭解,天勉強感受到一小部份。

結論:從法地開始,當對地有了全面的瞭解之後(是什麼?)便能如地般法天;當對天有全面的瞭解之後(是什麼?)期盼能如天一般,能窺伺出道的模樣。
向道學習,與道同行,一切如道般生活,最終也能親證,
原來,人即是地,即是天,即是道。
恍然大悟,如地,如天,如道般,寂靜、自在。

人在地中,地在天中,天在道中,如一滴水,看是一滴水,滴入海中,便不在是一滴水,而是海。

「捨」,忘記「自己﹞;
「得」,記起
「自己﹞;

捨得地上的自己,
記得道中的自己。

所有的一切都只欠「親證」。

#赤子之心
小嬰兒是不受人類所拘束的,特別是「語言」,他從不用語言表達,但卻奇蹟的學會了語言,「行為」也是從人學人,從狼學狼。

#解脫
脫下所有向地上的人類學到的一切,並能自在生活。
並非不用或逃避,而是「不必依靠」
2016083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